首页 > 行业资讯 > 严选问答 >

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2025-07-07 03:54:06

问题描述:

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7 03:54:06

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口若悬河”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说话非常流利、滔滔不绝。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形容辩才无碍或善于言辞的人。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口若悬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释 形容人说话流利、滔滔不绝,像河水一样连绵不断。
近义词 妙语连珠、能说会道、口齿伶俐
反义词 噤若寒蝉、沉默寡言、语无伦次

二、出处来源

“口若悬河”最早见于古代文献《世说新语·赏誉》。该书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编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记录了魏晋时期的名人轶事和言行。

原文摘录:

> “王右军(王羲之)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曰:‘今四郊多垒,宜修武备,何以清谈?’谢曰:‘圣人之言,未易可测;且夫口若悬河,非其所长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谢安在谈论时表现得非常从容,而王羲之则认为他过于注重清谈,缺乏实际能力。谢安回应说:“圣人的言论难以揣测,而且口若悬河并不是他的长处。”这里的“口若悬河”原意是形容人说话太多、太过浮夸,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能言善辩、口才出众。

三、现代用法与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口若悬河”已经摆脱了最初的贬义色彩,更多地用于褒义,表示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清晰、言辞生动。

例句:

- 他在演讲中口若悬河,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 这位律师在法庭上口若悬河,让对方无言以对。

四、总结

“口若悬河”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最初出现在《世说新语》中,原本带有一定的批评意味,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褒义词,用来形容人语言表达能力强、能言善辩。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内容 说明
成语含义 形容人说话流利、滔滔不绝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
原意 多用于批评说话过多、不切实际
现代用法 褒义,形容能言善辩、口才好
使用场景 演讲、辩论、社交等场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与用法,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