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闻风丧胆的意思】“闻风丧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听到某种消息或看到敌军来袭时,因极度恐惧而丧失勇气、惊慌失措的样子。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敌人或对手的威势强大,使对方不战而溃。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闻风 | 听到风声,即听到消息或传闻 |
| 丧胆 | 失去胆量,感到害怕 |
整体意思是:听到风声就吓得失去勇气,形容非常害怕。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人闻之,丧其胆。”后演化为“闻风丧胆”。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敌对势力强大,使对方心生畏惧。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 |
| 例句 | 敌军气势汹汹,我军一听说他们来了,便闻风丧胆,纷纷撤退。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胆战心惊、闻风而逃、望风披靡 |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临危不惧、无所畏惧 |
四、使用注意
-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敌人、对手或强大力量带来的心理影响。
- 情感色彩:带有贬义或中性,强调恐惧心理。
- 搭配对象:通常与“敌人”、“强敌”、“消息”等搭配使用。
五、总结
“闻风丧胆”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面对强敌时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简洁性,也反映了古人对战争和恐惧的深刻理解。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在描写紧张局势或对手强大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闻风丧胆”不仅是对恐惧情绪的描述,更是对力量对比的一种生动表达。了解其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