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文言文注音版朗读】《自相矛盾》是出自《韩非子·难一》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结果被问得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地揭示了逻辑上的自相矛盾现象,寓意深刻。
一、原文与注音
| 文言文原文 | 注音(拼音) |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Chǔ rén yǒu yù dùn yǔ máo zhě, yù zhī yuē: “Wú dùn zhī jiān, wù mò néng xiàn yě.” |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Yòu yù qí máo yuē: “Wú máo zhī lì, yú wù wú bù xiàn yě.” |
| 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Rén huò yuē: “Yǐ zǐ zhī máo, xiàn zǐ zhī dùn, hé rú?” |
| 其人弗能应也。 | Qí rén fú néng yìng yě. |
二、译文与讲解
| 原文 | 译文 | 讲解 |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和矛,他夸耀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它。” | 这段话说明了这个人对自己产品的极端自信,认为自己的盾坚不可破。 |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他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不能刺穿的东西。” | 这里他同时夸赞矛的锋利,认为矛可以刺穿一切。 |
| 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 这个问题直接指出他前后说法之间的矛盾。 |
| 其人弗能应也。 | 那个人无法回答。 | 因为他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
三、总结
《自相矛盾》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悖论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揭示了语言和逻辑中“自相矛盾”的问题。该故事告诉我们:
-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 逻辑严谨是表达清晰的基础;
- 自我吹嘘往往容易暴露弱点。
在学习文言文时,结合注音朗读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字词发音和语义,增强阅读能力。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出处 | 《韩非子·难一》 |
| 主题 | 自相矛盾,逻辑错误 |
| 人物 | 楚人(卖盾和矛的人) |
| 关键句 |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 核心问题 | 用矛刺盾是否可行? |
| 结果 | 无法回答,陷入尴尬 |
| 启示 |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避免自相矛盾 |
通过朗读与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古文的魅力,并从中获得深刻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