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严选问答 >

望洋兴叹成语出自哪里

2025-10-29 00:39:46

问题描述:

望洋兴叹成语出自哪里,急!求解答,求此刻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9 00:39:46

望洋兴叹成语出自哪里】“望洋兴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强大的对手时,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释义

望洋兴叹:原意是指在看到大海时感叹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后引申为在面对强大事物或复杂问题时,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应对。

二、成语出处

“望洋兴叹”最早见于《庄子·秋水》篇,是庄子借寓言故事来阐述哲学思想的一个典型例子。

出处 《庄子·秋水》
作者 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
原文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意思 河伯(黄河之神)在见到大海之后,感叹自己见识浅薄,自愧不如。

三、成语演变与使用

虽然“望洋兴叹”最初出现在《庄子》中,但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广泛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无奈、自省或对强者的敬佩之情。

- 现代用法: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强大对手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的无力感。

- 常见搭配:如“望洋兴叹于对手的强大”、“望洋兴叹于时代的变迁”。

四、总结

“望洋兴叹”这一成语源自《庄子·秋水》,原本是河伯在见到大海后的感叹,后来被引申为一种面对强大事物时的无奈与自省。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也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应用,成为表达无力感的经典表达方式。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望洋兴叹
出处 《庄子·秋水》
作者 庄子
原意 河伯见到大海后感叹自身渺小
现代意义 面对强大事物时的无奈与自省
使用场景 描述无力感、自叹不如、感慨现实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