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于尽的意思】“同归于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双方在冲突或对抗中,最终都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失去生命或重要利益的情况。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激烈的斗争、矛盾激化后的结局,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一、
“同归于尽”字面意思是“一同走向毁灭”,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对立的主体,在无法调和的情况下,最终导致彼此都遭到毁灭的结果。它不仅可以用在战争、斗殴等实际场景中,也可以比喻在某种竞争、关系或矛盾中,双方因坚持己见而两败俱伤。
该成语强调的是“双方都损失惨重”的结果,而不是单方面的失败。因此,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一方主动牺牲。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同归于尽 |
拼音 | tóng guī yú jìn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虽有智者,不能复也。”后世引申为“同归于尽”。 |
含义 | 双方在冲突中同时遭受毁灭性后果,彼此都失去一切。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激烈斗争、矛盾激化的结局,也可用于比喻关系破裂、竞争失败。 |
近义词 | 两败俱伤、玉石俱焚、同舟共济(反义) |
反义词 | 和解、共赢、互利 |
例句 | 两人争执不下,最终竟然同归于尽。 |
适用场景 | 战争、斗殴、商业竞争、人际关系冲突等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明确:使用时应确保上下文清楚表明是双方都受到严重伤害。
2. 情感色彩: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负面情绪,不适合用于轻松或正面场合。
3. 避免误用:不要将“同归于尽”与“自我牺牲”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双方”,后者强调“一方”。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同归于尽”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会化解矛盾、寻求共赢,远比“同归于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