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发生在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表现为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劫案中,因此得名。
尽管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非正式的医学诊断,但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适应机制,常见于长期被囚禁、受到威胁或控制的人群中。以下是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总结和相关信息: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概述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的心理现象 |
起源 | 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 |
特点 | 受害者可能为加害者辩护、保护其利益,甚至产生好感 |
原因 | 长期接触、恐惧、生存压力、心理防御机制等 |
常见场景 | 劫持、绑架、虐待、家庭暴力、战争等 |
心理学解释 | 情感依附、认知失调、自我保护机制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表现
- 情感依赖:受害者开始对加害者产生信任或感情。
- 认同行为:可能会为加害者辩护,甚至帮助其逃避惩罚。
- 拒绝帮助:即使有机会逃脱,也可能选择留在加害者身边。
- 否认伤害:受害者可能否认自己遭受了伤害,或认为加害者是“善良”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案例
案例 | 时间 | 说明 |
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 | 1973年 | 四名人质在被劫持5天后,对劫匪产生同情并拒绝警方营救 |
美国女子被囚禁事件 | 2008年 | 一名女性被囚禁多年后,与加害者建立复杂关系 |
其他绑架案 | 多次发生 | 许多绑架案中均有类似心理反应的报道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否真实存在?
虽然“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不是精神疾病诊断中的正式术语,但许多心理学家和临床专家认可其存在,并认为它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在极端环境下,人可能会通过情感认同来缓解焦虑和恐惧,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如何识别和应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 识别信号:受害者表现出对加害者的过度信任或情感依赖。
- 寻求专业帮助: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是恢复的关键。
- 提供支持:亲友和社会的支持对于受害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提醒我们,在极端情境下,人的心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做出反应。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更好地支持和帮助那些经历过创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