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以数谏故】一、
“扶苏以数谏故”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对秦朝历史事件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扶苏因为多次进谏(触怒了秦始皇)而被派往边疆戍守。”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性格仁厚,常因直言进谏而与父亲产生矛盾。他的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他在秦始皇去世后未能继承皇位,反而被赵高和李斯等人设计害死。
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秦朝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也体现了扶苏作为太子的忠诚与正直。他的悲剧命运成为后人讨论忠臣与权谋之间关系的重要案例。
二、关键信息整理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陈涉世家》 |
原文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人物 | 扶苏(秦始皇长子)、秦始皇、赵高、李斯 |
背景 | 秦始皇晚年,扶苏因多次进谏而被贬至边疆 |
原因 | 扶苏认为秦始皇过于严苛,主张宽政,与秦始皇意见不合 |
结果 | 扶苏被赵高、李斯矫诏赐死,未能继位 |
历史意义 | 反映秦朝政治斗争、忠臣命运与权力更迭 |
后世评价 | 多数史家认为扶苏是忠君之臣,其死为秦朝衰落埋下伏笔 |
三、延伸思考
“扶苏以数谏故”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扶苏的坚持与忠诚,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不合时宜”的坚持,让他在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现代视角来看,扶苏的故事提醒我们:在面对强权时,选择沉默还是发声,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而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取决于统治者的决策,也与周围辅佐之人是否能坚守原则息息相关。
结语:
“扶苏以数谏故”,短短六个字,道尽了一个忠臣的无奈与悲剧。他的故事,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