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伏无违是什么意思?】“拱伏无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完全服从、毫无反抗的状态。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古典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如《西游记》等。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拱伏无违 |
拼音 | gǒng fú wú wéi |
释义 | 形容完全服从、没有违抗或反抗的行为。 |
出处 | 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臣民对君主、下属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
近义词 | 唯命是从、俯首帖耳、言听计从 |
反义词 | 抗命不遵、桀骜不驯、逆反心理 |
二、详细解析
“拱伏”意为拱手服从,“无违”即没有违背。合起来就是“完全服从、毫无违抗”。这个词多用于描述一种极端的顺从状态,通常带有贬义,表示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劝他皈依佛门,他说:“我若不拜,就永远不得脱身。”这正是“拱伏无违”的体现。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历史背景:古代帝王对臣子的绝对控制,臣子必须“拱伏无违”,否则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2. 现代语境:有时也用来批评某些人盲目服从权威,缺乏主见。
3. 文学作品:在小说、戏剧中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或情节发展。
四、注意事项
虽然“拱伏无违”强调服从,但在现代社会中,过度的服从可能被视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使用该词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其褒贬色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拱伏无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体现了传统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