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地理和文学著作中,《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风光的经典篇章。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从东流经西陵峡时的壮丽景色与自然风貌。以下是对该文的全文翻译:
原文:“江水又东,径西陵峡。”
翻译:长江之水继续向东流淌,经过著名的西陵峡。
原文:“西陵峡者,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翻译:西陵峡的特点是两岸群山相连,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峦遮天蔽日。
原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到了夏天洪水上涨淹没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的船只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如果遇到皇帝有紧急命令需要传达,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这样迅速。
通过以上翻译可以看出,《江水又东经西陵峡》不仅记录了自然景观的壮美,还反映了当时交通条件的艰难以及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这篇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