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实用教程[5]四格表的卡方检验】在统计学中,卡方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用于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其中,四格表的卡方检验(也称为2×2列联表卡方检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常用于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独立性问题。
本教程将围绕“四格表的卡方检验”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关键步骤和结果解读。
一、四格表卡方检验概述
| 项目 | 内容 |
| 适用场景 | 两个二分类变量之间的独立性检验 |
| 数据要求 | 数据为频数分布表(即四格表) |
| 假设设定 | H₀:两变量独立;H₁:两变量不独立 |
| 检验统计量 | 卡方值(χ²) |
| 判定标准 | 根据卡方分布表或p值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 |
二、SPSS操作步骤(以四格表为例)
1. 准备数据
在SPSS中,应将数据整理为三列:行变量、列变量、频数。例如:
2. 加权个案
- 点击菜单栏中的 数据(Data) → 加权个案(Weight Cases)
- 选择 加权个案,并将频数变量选入 频率变量(Frequency Variable) 中
3. 进行卡方检验
- 点击 分析(Analyze) →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 → 交叉表(Crosstabs)
- 将行变量和列变量分别拖入 行(Row) 和 列(Column) 框中
- 点击 统计(Statistics),勾选 卡方(Chi-square)
- 点击 单元格(Cells),可选择 观察值(Observed) 和 期望值(Expected) 以增强理解
- 点击 确定(OK) 运行分析
三、SPSS输出结果解读(示例)
以下为SPSS输出的部分关键表格:
1. 交叉表(Crosstabulation)
| 行变量 | 列变量 | 观察频数 | 期望频数 |
| A | X | 10 | 12.5 |
| A | Y | 20 | 17.5 |
| B | X | 15 | 12.5 |
| B | Y | 25 | 17.5 |
2. 卡方检验结果(Chi-Square Tests)
| 检验 | 值 | 自由度 | 渐进显著性(p值) |
| 卡方(χ²) | 2.857 | 1 | 0.091 |
| 似然比 | 2.922 | 1 | 0.087 |
| 皮尔逊卡方 | 2.857 | 1 | 0.091 |
四、结果判断与结论
- 若 p值 < 0.05,则拒绝原假设,认为两变量存在显著关联;
- 若 p值 ≥ 0.05,则无法拒绝原假设,认为两变量无显著关联。
在本例中,p值为0.091,大于0.05,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行变量与列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性。
五、注意事项
- 当某些单元格的期望频数小于5时,卡方检验的结果可能不够准确,此时可考虑使用Fisher精确检验。
- SPSS中可通过 交叉表(Crosstabs) 的 统计(Statistics) 选项中选择 Fisher's Exact Test。
通过以上步骤和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如何在SPSS中进行四格表的卡方检验,并正确解读结果。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研究背景灵活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