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原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指由于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功能不全的一种心脏病。它是一种继发性心脏病变,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但也可能由其他肺部疾病引发。
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与肺部长期缺氧、肺血管阻力增加密切相关,最终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该病病情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肺原性心脏病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由肺部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大或功能不全的心脏病 |
| 常见病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 |
| 发病机制 | 长期肺部疾病 → 肺动脉高压 → 右心室负荷加重 → 右心室肥厚、扩张 |
|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心悸、发绀等 |
| 诊断方法 | 心电图、胸部X光、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 |
| 治疗原则 | 控制原发肺部疾病、改善缺氧、降低肺动脉压力、支持心脏功能 |
| 预后情况 |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晚期预后较差 |
肺原性心脏病虽然不是直接源于心脏的疾病,但其对心脏的影响不容忽视。及时识别和治疗肺部基础疾病是预防肺心病的关键。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并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