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定语后置】在汉语语法中,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但在某些情况下,定语会被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这种现象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古汉语、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仍然存在,具有一定的语言功能和表达效果。
一、定语后置的定义
定语后置是指在句子中,原本应放在被修饰词前的定语被移至被修饰词之后的现象。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但在文言文或某些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
二、定语后置的常见类型
| 类型 | 说明 | 例子 |
| 1. 数量短语作定语后置 | 数量短语(如“一匹马”)有时会后置,形成“马一匹” | 马一匹,牛两头 |
| 2. 形容词作定语后置 | 形容词在某些情况下可后置,多用于书面语或强调 | 老人一个,孩子两个 |
| 3. 名词作定语后置 | 名词性定语后置,常用于表示身份或特征 | 女儿一个,儿子两个 |
| 4. 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 | 介词短语作定语时,也可后置 | 桌子上面,书本下面 |
三、定语后置的作用
1. 强调作用:通过将定语后置,可以突出被修饰词,增强语气。
2. 修辞效果:在文学作品中,定语后置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 语言风格:在文言文或正式文体中,定语后置是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体现语言的规范性和典雅性。
四、定语后置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 项目 | 定语后置 | 现代汉语常规结构 |
| 位置 | 定语在被修饰词后 | 定语在被修饰词前 |
| 使用频率 | 较少 | 较多 |
| 语体 | 文言文、书面语 | 口语、日常用语 |
| 功能 | 强调、修辞 | 明确、简洁 |
五、总结
定语后置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主要出现在文言文或特定语境中。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定语前置结构,具有一定的修辞价值和语言风格特点。了解定语后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能提升对汉语语法多样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定语后置虽非现代汉语主流结构,但在特定语境中仍具有重要地位。掌握这一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