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检是什么意思】穿刺活检是一种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对体内可疑病变组织进行取样,以明确病变性质。它在肿瘤、炎症、感染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穿刺获取的组织样本,会在实验室中进行病理学分析,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穿刺活检的基本概念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穿刺活检是通过细针或粗针从患者体内取出少量组织样本,用于病理学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 | 
| 目的 | 明确病变性质(如良性或恶性)、确定病因、指导治疗方案。 | 
| 适用部位 | 可应用于全身多个部位,如乳腺、肝脏、肺部、淋巴结、肾脏等。 | 
二、穿刺活检的类型
根据穿刺方式和工具的不同,穿刺活检可分为以下几种:
| 类型 | 描述 | 优点 | 缺点 | 
| 细针穿刺活检(FNA) | 使用细针抽取细胞或少量组织 | 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 | 取样量少,可能影响诊断准确性 | 
| 粗针穿刺活检(CNB) | 使用较粗的穿刺针获取组织块 | 取样量多,便于病理分析 | 创伤稍大,恢复时间较长 | 
| 穿刺引流活检 | 用于液体或脓液的采集 | 快速、操作简便 | 仅适用于有液体积聚的情况 | 
三、穿刺活检的流程
1. 术前评估: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穿刺,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
2. 局部麻醉: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减轻疼痛感。
3. 穿刺取样:在超声、CT或X线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目标区域,获取组织或细胞样本。
4. 送检分析:将取得的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显微镜检查或分子检测。
5. 术后观察:穿刺后需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四、穿刺活检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 风险 | 说明 | 
| 出血 | 尤其是穿刺血管丰富的部位,如肝脏、肾脏等 | 
| 感染 | 穿刺部位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 
| 损伤周围组织 | 特别是在靠近重要器官或神经的区域 | 
| 假阴性结果 | 取样不充分可能导致误诊 | 
五、穿刺活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适应症 | 禁忌症 | 
| 怀疑肿瘤病变 |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 
| 不明原因的肿块 | 患者无法配合检查 | 
| 炎症或感染性疾病 | 穿刺部位存在严重感染 | 
| 肿瘤分期或疗效评估 | 全身状况极差,无法耐受手术 | 
六、总结
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规范操作和合理选择适应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减少并发症。对于患者而言,了解穿刺活检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诊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