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古诗和意思】《卜居》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重要作品,收录于《楚辞·九章》之中。该诗以屈原被放逐后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理想、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困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持正道、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卜居》一词出自《周易》,意为通过占卜来决定去留或选择。屈原借此表达自己在人生重大抉择面前的迷茫与坚定。诗中通过与“太卜”(占卜者)的对话形式,展现了他的内心挣扎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一、原文节选
>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吾宁悃悃款款以忠乎?
> 将突梯滑稽以偷生乎?
>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 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
> 宁与骐骥亢轭乎?
> 将与蚊蝇争光乎?
二、诗歌
《卜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抒情诗,作者通过与占卜者的问答,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坚守正道的决心。诗中描绘了社会的黑暗与道德的沦丧,同时也体现了屈原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与坚定信念。
三、内容对比表格
内容类别 | 内容描述 |
诗歌类型 | 抒情诗,属《楚辞·九章》之一 |
创作背景 | 屈原被楚王疏远后,处于流亡状态,内心充满矛盾与思索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强调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
表现手法 | 对话体(与太卜问答),象征性语言(如“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语言风格 | 深沉凝重,富有哲理性,情感真挚 |
历史意义 | 反映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困境,体现屈原的高尚人格与政治抱负 |
现代启示 | 面对诱惑与压力时,应保持独立人格与道德操守 |
四、结语
《卜居》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命运的诗篇,更是一面反映时代精神的镜子。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信念尤为重要。屈原虽身处逆境,却始终未改其志,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