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什么意思】“蚍蜉撼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原意是说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力量小的人企图动摇强大的事物,显得不自量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不自量力、妄图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蚍蜉撼树 |
拼音 | pí fú hàn shù |
出处 | 唐·韩愈《调张籍》 |
释义 | 比喻力量微小的人试图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
反义词 | 力挽狂澜、量力而行、知难而进 |
二、成语故事背景
“蚍蜉撼树”最早出现在韩愈的诗中,原本是对当时一些文人盲目批评前人作品的一种讽刺。韩愈认为,那些人就像小小的蚂蚁一样,妄图撼动像大树一样的文学成就,实属不自量力。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人做事不切实际、缺乏自知之明。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公司制度,简直是蚍蜉撼树,根本不可能成功。 |
学习生活 | 一个刚入门的学生想要挑战专家级的研究课题,无异于蚍蜉撼树。 |
日常对话 | 别以为你有钱就能左右整个项目,这可是蚍蜉撼树,毫无意义。 |
四、总结
“蚍蜉撼树”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强调了力量悬殊下试图挑战强者的荒谬性。它提醒人们要认清自身实力,避免盲目自信或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评估自身能力,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蚍蜉撼树”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