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发指意思】“令人发指”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行为或事件极其恶劣、令人愤怒到极点。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表现力,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以及日常交流中。
一、
“令人发指”原意是指头发因愤怒而竖起,形容极度愤怒的情绪。后来引申为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强烈不满和谴责,多用于描述社会不公、道德沦丧、暴力犯罪等严重问题。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媒体和网络评论中较为常见。
该成语结构简单,意义明确,但因其情感色彩强烈,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令人发指 |
拼音 | lìng rén fà zhǐ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后演化为“令人发指”。 |
原意 | 形容人因愤怒而头发竖起,情绪激动至极。 |
引申义 | 形容行为或事件极其恶劣,令人愤怒、痛恨。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谴责、报道负面事件等场合。 |
情感色彩 | 强烈的负面情绪,带有愤怒、憎恶之意。 |
适用对象 | 适用于描述人的行为、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 |
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需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不宜用于轻描淡写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使用“令人发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语境匹配:只有在描述严重、恶劣的行为时使用,否则容易显得夸张。
2. 语气适度:不要过度渲染,以免影响表达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搭配得当:可与“行为”“事件”“现象”等词搭配,使句子更完整自然。
例如:
- “这起校园欺凌事件令人发指。”
- “他为了利益不惜伤害他人,行为令人发指。”
总之,“令人发指”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恰当使用能有效传达强烈的情感和观点,但需结合具体情境,做到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