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拥有珍贵的东西而招致灾祸。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怀里揣着玉璧,反而成为罪责”,形象地表达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但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只记得“怀璧其罪”这四个字,却不知道它其实是有前一句的。完整的说法是:“怀璧其罪,无罪而受诛。”这句话出自《左传·桓公十年》,原文是:
>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尝之。’及入,宰夫将解鼋,公子宋先入,食之。灵公怒,欲杀之。子家曰:‘人各有心,不可测也。’灵公曰:‘我欲杀之,谁敢不从?’子家曰:‘若君欲杀之,臣请死之。’灵公不听。子家与公子宋谋,遂杀灵公。君子曰:‘怀璧其罪,无罪而受诛。’”
这段话讲的是郑灵公因喜爱一只大龟(鼋),命令厨师烹煮,结果公子宋在未被允许的情况下抢先吃掉了。郑灵公因此发怒,想要杀他。后来公子宋和子家联合杀了郑灵公。孔子评价这件事时说:“怀璧其罪,无罪而受诛。”也就是说,公子宋并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却因为拥有贵重之物(这里可能指他的地位或权力)而遭到惩罚。
所以,“怀璧其罪”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有时候,拥有了别人眼中的“宝贝”,反而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灾难。这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懂得低调、谨慎,避免因显露才华或财富而招来祸端。
总结一下,“怀璧其罪”的完整说法是:“怀璧其罪,无罪而受诛。”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告诫人们:不要因外在的荣耀或财富而招致灾祸,保持谦逊和低调才是处世之道。